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hyde158 2025-08-19 中式装修 3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年8月16日至17日,由浙江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办。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及港台地区的80余所高校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在会上各抒己见,充分交流。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执行会长左东岭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先后致辞。黄校长介绍了浙江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肯定了浙江大学文学院在明代文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成绩,指出研究和挖掘明代文学内涵对阐发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左东岭教授回顾了历届明代文学学会(筹)年会的举办情况,充分肯定了从徐朔方先生到当下的三代浙大学人对明代文学研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冯国栋院长向大会介绍了浙江大学文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阐述了明代文学研究学者对本校中文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了学院对明代文学研究的支持态度。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李铭霞书记主持开幕式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黄先海副校长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左东岭教授致辞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冯国栋教授致辞

会议主要分为三场专家组的主旨报告以及五个分会场小组交流。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主持,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廖可斌评议。左东岭教授在主旨报告上论述了明初鸣盛诗学观念的生成与复杂内涵,介绍了“鸣盛”作为明初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主流诗学观念,从元末作鸣军旅之盛的豪迈格调到洪武初期鸣国家新兴之盛的铿锵格调,再到洪武中后期鸣皇上之德的颂美之音的原因和过程,由此体现出文学思想史研究中史学过程与文学观念的复杂内涵。陈广宏教授阐述了《明文案》和《明文海》“碑”类前置的认定问题,介绍了黄宗羲相关文体观的承变以及黄宗羲“碑”类选文的特点。毛文芳教授介绍了《为月人沈夫人画册》,描述了黄媛介作为明末清初江南才女社群交游的样貌,从侧面揭示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禅静兼修的士风,映射出面临巨变惶恐不安遗民者的应世选择。周明初教授探讨了陈继儒诗文集的编刻与文本生成的过程性,指出了陈继儒后出的诗文集并非“赝刻”,而是与前出者为初稿和改稿的区别。最后周群教授介绍了刘基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介绍了刘基的制度观念、生态伦理和“必有见于行”的思想认证和论证逻辑。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陈书录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廖可斌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陈广宏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毛文芳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周明初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周群教授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星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评议。黄仕忠教授介绍了明代戏曲的行进之路,回顾了明代戏曲创作的现状及其规律,并探讨了明代戏曲研究的未来方法。程国赋教授则考察了吴郡宝翰楼版《今古奇观》的刊刻时间,并对其评点情况做出了分析统计,考察评点所体现的苏州地域特色。陈维昭教授以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局段”范畴为切入点,揭示了“局段”与中国戏曲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充分认识戏曲民族特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丁淑梅教授则论述了《衣珠记》选本缀折戏的传奇俗化过程以及表演镜像,深入挖掘明清戏曲选本生成的缀折戏系统对于传奇大戏的再造与传播能力。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张国星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楼含松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黄仕忠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程国赋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陈维昭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丁淑梅教授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陈广宏主持,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庆元评议。陈书录教授通过对里下河地域进行考察,研究里下河地域的传统文化,揭示了河海文化中所蕴含的水乡洼地的生态文化、农商共道的民生之路、心系民生的民本情怀等,探讨了明清文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本质。黄灵庚教授结合宋濂的生平经历考察宋濂的诗学思想及其诗歌风格,探讨了宋濂经历山林、初入仕、台阁三个阶段的不同诗歌风格。郑利华教授阐述了中晚明诗坛对杜诗的价值认知,介绍了七子派对杜诗道德优越性的表彰及其后来转移至技法层面的关切。同时也讲述了中晚明时期杜诗的经典性受到重新评估,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杜诗在诗歌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徐永明教授则围绕数字人文,介绍了智慧古籍平台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应该加快建设明代文学文献数据库。余来明教授则以狮子林为切入点,探讨了狮子林在文人交游中的特殊意义,以此论述狮子林与江南文脉传承之间的关系。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陈庆元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黄灵庚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郑利华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徐永明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余来明教授

8月16日下午和8月17日上午,各位专家学者以明代文学为主题展开多个分会场进行交流讨论。分会场分为小说组、戏曲组、诗文组、刘基研讨会、数字人文专场。小说组的讨论聚焦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同时涵盖小说出版史、传播史等宏观研究视角,展现出明代小说研究的多维拓展。戏曲组分论坛在集中探讨汤显祖作品及《琵琶记》《西厢记》等经典话题的基础上,既延续传统研究范式,又融入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研究视角遍及曲目、曲家、曲体等多个方面。诗文组的论文展现出时空维度上的系统性拓展。在时间上,讨论贯通元末农民起义至南明覆灭的完整周期,重点考察了文人群体在朝代更迭中的文化转型。空间研究突破了传统地域限制,既关注江南核心文化圈的文学活动,又探讨了文学思潮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变异。同时,诗文研究方法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微观层面,通过典型个案揭示了个体文人的创作特质与时代印记;宏观层面以复古派等文学流派为对象,重构了文学观念的历史嬗变过程。刘基研讨会集中探讨了这位明初重要思想家、文学家的多维学术价值,呈现出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研究、文本分析与历史语境的深度融合、个体思想与时代思潮的互动考察等三大特征。数字人文专场展现了前沿技术与传统文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在方法论层面,学者们积极探索知识图谱、语言模型等数字技术在明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结构化处理海量文献数据,重新审视"李何之争"等经典学术议题。技术应用方面,专场展示了多种数字人文工具的开发成果,包括古籍智能识别系统、文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平台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维度和研究路径。综上,本次研讨会呈现三大特征,即研究视角由文本细读兼顾文化语境重构,研究方法实现传统考据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研究范畴突破文学本体向跨学科领域延伸,为明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分组讨论场景一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分组讨论场景二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分组讨论场景三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分组讨论场景四

8月17日下午举行了本次会议的闭幕式,闭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周明初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叶晔教授对诗文组进行总结;复旦大学李桂奎教授对小说组和戏曲组进行总结。明代文学学会(筹)执行会长左东岭作总结讲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沙先一向与会专家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参加202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六届年会。明代文学此次会议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促进了明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对深挖明代文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叶晔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李桂奎教授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沙先一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家装公司,本文标题:《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五届年会暨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